※  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案例 >> 正文
潍坊:从陪老人唱老歌开始
时间:2013/9/4来源:点击量:

 

    潍坊市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收养者200多名残疾孤儿,80多名老人及100多名成年智障者。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庞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来,在市民政局党委的领导下,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院领导带头学习,在全院全员灌输社工知识,三年来有17名同志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了社工师、助理社工师资格证书,完成了从业人员的提升转型。新招聘了两名社工专业大学生,与国家民政部社工研究所、北京人民大学社工系、北京民政干部学院社工系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成为中华女子学院社工系实习基地,两年来带教了数批大学生,为美国布朗大学、耶鲁大学及潍坊义工、鸢都义工提供志愿服务的平台,将专业社工理念,专业社工知识渗透适用到全院的各项工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这其中也经历了摸索实践探索的过程。 
    一、有专业社工师了,该干点什么
    2008年7月,该院9名同志取得了社工师、助理社工师资格。考试通过了,但社工实务从何下手。该院的社工们首先想到的是老年人。福利院的老人虽然衣食无忧,医疗、护理有充足的保障,但这里的老年人多数是孤寡老人,交往的圈子小。晚年的生活往往是和孤独寂寞相伴。院里统一发放的外衣虽然面料较好但往往不入老人的愿。社工们便从陪老人唱老歌开始,先齐唱大家都熟悉的歌曲,再鼓励有特长的老人独唱。有的老人自己唱不了几句,但其高兴劲一点也不比其他老人差。该院面积达100亩,种植着各种花木,该院不仅组织老人到市内湿地公园游览,还根据不同季节经常组织老人在院内游览拍照,院内游览特别适合高龄和行动不便的老人,适合于靠轮椅行动的老人。每次活动大家都按严谨的专业要求,写出行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具体的细节,方案执行及活动情况详情,把工作作为专业实践。多年来,每位老人过生日,由工作人员带上生日蛋糕及可口的饭菜为老人唱生日快乐歌。尽管年迈的老人们智能不同,对祝福的反应也不一样,但工作人员对每一位老人过生日的标准、程序及热情不走样。社工针对不同的个案服务对象,制定详细的个案服务计划。如一名来福利院已有30年的孤寡老人,性格较为内向,不太合群,平时喜欢读书看报,比较关注时事新闻,但常常因缺乏共鸣而留露出欲言又止的落寞。社工们分析老人的现状及潜在需求,制定了侧重心理需求的服务计划。多次专程为老人送报读新闻和老人聊天,运用倾听、同理、接纳等社工技巧,老人对社工非常认同。因老人视力差,社工又向院申请为老人更换了质量好、易操作的收音机,并在中年志愿者中招募了32名适合老人特点的义工,经常和老人聊新闻、谈历史。几个月后,该老人不再像过去那样孤僻,那样整天自己呆在房间里,而是经常和其他老人一起晒晒太阳,聊聊天,和老伙计争论着时事看法或下盘棋。一天他认真的对社工说:“我委托你一件事,务必替我办好”,原来老人决定在百年之后,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国家医学事业,老人说:“多亏了党和政府,多亏了你们,我要尽微薄之力回报社会。”
    在社工的努力下,老人的潜能得到发挥,有行动能力的老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活动平台,他们成立了台球队、书法小组,办起了“流金岁月”专栏,老人活动室里有了二胡、口琴等乐器。
    二、从无条件的接收到无条件的接纳
    该院儿童部(儿童福利院)每年都接收患有各种残疾及各种疾病的弃婴,包括先天愚、脑瘫、无肛门、无食道、艾滋病、梅毒抗体携带者,他们全部无条件的接收。“接收”和“接纳”仅一字之差。接收是收到、看到、听到的意思,是被动的接受。而“接纳”是专业社工中有关社工伦理中的常用词汇,包含着承认、欢迎、关心、认可、容忍、亲近、重视,儿童福利院的员工用自己的心、自己的爱,用无数个365天诠释接纳和爱的真谛。
    晓宇四年前来院时全身皮肤像铠甲样,鳞屑覆盖整个身体,萎缩在一个破纸箱子里奄奄一息。展开小被是扑鼻而来的恶臭,到处是脱落的皮屑,身上是一片片粗糙的脱皮和潮红的浓点,双眼外翻、鼻口变形,医生诊断是严重的先天性鱼鳞病。儿童部的妈妈们并没有因为孩子罕见的疾病而排斥她,而是从心里接纳了她。妈妈们不仅按医嘱精心护理,而且结合新技术及方晓宇的具体情况不断与医生探讨修改治疗护理方案,给孩子添加丰富的营养。一年过去了,四年过去了,晓玉长大了长高了,尽管她的双眼仍然外翻,皮肤粗糙,面目可怕,但在妈妈眼里,她是漂亮的,而方晓宇自己也学得大大方方。
    国国是一个十岁的脑瘫儿,刚来院时整天一直坐在床上凳子上,双手交叉不停的搓,或把手放在嘴里不停的咬,双手开裂,嘴流口水,看人时两眼死死盯着不放,梅社工第一次接触他时,他面无表情,叫他名字一点反应都没有,不停的咬手,口水把衣服都湿透了。梅社工从心里接纳了他,每天都去跟他打招呼,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给他吃东西,扶他走路,处理手上的伤口,国国逐渐对梅社工有了笑容,后来见了梅社工就手舞足蹈。梅社工因势利导,“大国,咱这么帅,咱不能咬手啊”,梅社工坚持每天与他交流,每天陪他玩,大国逐渐对“社工妈妈”产生了信任,改掉了一些不良习惯,也懂事了许多。
    三、妈妈们的感动
    儿童部几个组的孩子各有特点,营养、健康、干净、活泼写在脸上,一招一式都惹人喜爱。在一线护理的工作人员许多是不在编制员工,有20多岁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有三四十岁的家庭主妇。她们与在编人员一样,被孩子们亲切的叫做“妈妈”。他们的工资收入微薄,而她们却在为孩子在日夜默默付出,甚至比对自己的孩子都上心。长期面对智障、残疾、各种疾病的儿童,妈妈们难免会有“职业疲倦”,特别是这些未婚妈妈,更是顶着多重压力,细心的社工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福利院的社工的工作对象不仅包括收养人员,也面向员工。院里组织社工师助理社工师针对本院员工,以小组活动为主,组织文体比赛、兴趣小组、谈心交流会等。生活丰富了,虽然累但很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们爱上了这个大家庭,每天在这里不仅仅是“工作”,而是在用心感受孩子的成长带来的喜悦,感受家庭成员贴心的关怀。现在她们有7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经过严格考试取得初、中、高级育婴师营养师资格。他们以强烈的爱心学习知识,又把知识变成高超的专业能力,在早产儿养育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几年来使20多名被父母认为治不好、养不活而遗弃在路边或医院走廊的体重不足4斤、不足3斤的早产儿,通过保温箱维持体温、一滴奶一口菜的喂养,度过了最困难的婴儿期,在幼儿期(2—3岁)时达到了正常的体重及发育。女弃婴方安敏被民警送到我院时仅2.9市斤,奄奄一息。经检查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法鲁氏四联症。就是靠着妈妈们,方安敏不仅活了下来,还到解放军106医院做了心脏病修补手术,现在已经2岁半,体重25斤,能歌善舞,成了幼儿部的小明星。春节值班,大家抢着职,刘欣妈妈让自己亲生的两岁的女儿在家与爸爸过除夕,自己却在陪福利院的孩子。她们说:一天见不到这些孩子,就想得不得了!
    四、残疾青年大栋小栋自强自立
    大栋,小栋并不是亲哥俩。但从小因残疾分别被亲生父母遗弃,后来先后被安丘市(县)一位好心老奶奶收养。2001年,当他俩10岁左右的时候,年迈的老奶奶已无力照顾他俩,从此来到潍坊市社会福利院。2006年四肢严重畸形的张大栋得益于“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通过两次复杂的手术修复,使他的双下肢可以独立行走,双上肢能够劳动。而张小栋因从小幼儿瘫双下肢没有正常发育,将一生在轮椅上生活。自2008年起,福利院社工马老师开始介入大栋、小栋,首先从交朋友,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开始,鼓励大栋一定要有一技之长,鼓励小栋“咱下肢不行上肢一定得强壮”。当时小栋没有学习拼音,马老师历时半年,不厌其烦的交他发音,拼写。为增加其臂力,院里专门购买了一套哑铃,每隔一段时间,就由社工给他更换更大一点的哑铃,辅导他锻炼上臂及胸肌。在此期间,马老师几乎拜访了坊子区所有的修鞋摊,终于找到了一位愿传艺的修鞋师傅使小栋得以拜师学艺。修鞋摊条件简陋,学修鞋也要过面子关、技艺关、严寒关。其间,院领导及更多社工多次到修鞋点给小栋以鼓劲,给修鞋师傅以赞扬,并送给他们师徒御寒物品。在此期间,心灵手巧的大栋也拜师学艺学会了修表,从到修表店学徒,到2010年10月自立门头开了“福利院张大栋修表店”,半年来效益良好。今年3月,社工们帮小栋购买了专用修鞋机、鞋钉、鞋掌、皮子,在“大栋修表店”门口支起了太阳伞、开起了修鞋摊。大栋、小栋联袂经营,实现了残疾人自强自立,美好的人生在向他们招手。面对社工而言,这就是他们的职业活动——助人自助、授人以渔。

页面顶部】 【返回列表】 【加入收藏】 【关闭

Copyright © 2017 Weifang Social 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支持单位:潍坊新闻网
潍坊社会工作协会 版权所有 鲁ICP备130073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