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案例 >> 正文
社会工作者为农村精准扶贫增砖添瓦(张学婷)
时间:2018/6/26来源:点击量:

社会工作者为农村精准扶贫增砖添瓦(张学婷)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找到合理的对策,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从农民传统小农意识浓厚、农村对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粗矿扶贫存在固有缺陷等方面阐述了农村地区贫困的原因,探讨了关于农村地区精准扶贫的对策。如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现代产业、注重农村人才培养,发展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等。

      关键词:精准扶贫    贫困农村   社会工作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共有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精准扶贫不仅能帮助农村贫困户解决生活困难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勤劳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逐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由此可见,当下对贫困农村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尤为重要。

    一.农村地区精准扶贫的原因

   (一)农民传统小农意识浓厚

     大部分农村家庭收入是传统农业收入,小农意识浓厚,安于现状,以种地为主,非农业收入少、收入低。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区为例,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造陆速度最快的河口三角洲之一,但是这里盐碱土面积大、分布广。因此,农民将这里的大部分闲置土地种植棉花,极少数地区种植玉米、小麦等其他作物。以单一的棉花种植为主,难以满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及当前渤海粮仓建设的需求。

   (二)农村对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现在农村出现空心化问题,青壮年外出打工,将其子女放在家里,由老人看管,并不注重对孩子课业的辅导,小孩从小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不理想。上学无用论”“上学不如早挣钱”“女孩上学不如早嫁人等观点纷纷出现,渐渐导致了贫困农村对教育程度的不重视。因此,根据缪尔达尔提出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代代延续,农村贫困家庭循规蹈矩,越来越贫困。

  (三)粗旷扶贫存在固有缺陷

有些乡、村干部业务不熟,对扶贫情况了解不够清楚,工作指导,积极性不高,基础不扎实,被动应付较多。农村扶贫缺乏调研,不能精准到贫困户,村官对村里民情不够了解,只了解几家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以往天女散花的扶贫方式,以至年年扶贫年年贫,粗旷扶贫,会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所以对农村地区,更应该加大扶贫力度。

    二、农村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

  (一)发展农村特色农业、现代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首先要满足生存需求,然后要追求生存的质量,针对已经满足生存需求地方的扶贫,我们又有不同的政策。比如,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问题,可以发展黄河入海口旅游业,推进黄河入海口文化。在黄河入海口,周围建立温室大棚,进一步发展采摘农业,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带动农业的快速高效发展。通过社会工作者链接资源,邀请科技人员驻村培训,为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例如形成畜禽――沼气――果蔬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三)注重农村人才培养,发展教育

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针对贫困成片地区尤其是西部,扶贫要向宣传和教育发力,积极宣传上学的重要性,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村人,实行不同的教育措施。对于孩童来说,尽量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大力扩展助学金的力度,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教学素质,给孩子们贯彻正确的教育观念,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好好学习。针对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成立机构,也可以链接到青年志愿者,给他们辅导作业,向他们传授不一样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对于有生产力的青壮年,要通过宣传帮助他们解放固有的传统观念,支持发展职业教育,比如建立成人农业学校,教大家学习互联网等内容,用农业电商来扶贫,举办不同层次的电商扶贫经济交流会,让这些青壮年真正的转变思想,学会一技之长,真正有所突破,推动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社会工作者深入农村

精准扶贫过程中,让社会工作者深入农村是非常必要的。建议由组织部门牵头、民政部门负责,多部门密切配合,成立社会工作精准扶贫联席会议,切实反映精准扶贫中出现的工作问题,形成常态化管理。可以派社工专业人才去驻村帮扶,形成驻村帮扶联合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切交流每个村落的扶贫状况与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他们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切实了解农村地区精准扶贫的对策,深入调查形成议案。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贫困人民创造更多的脱贫机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在这其中社会工作者会起到比较大的作用。在农村养老方面,政府可以给贫困农村7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养老社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个社区配备几名专业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的工作指导。社会工作者也可以运用服务优势视角和赋权增能视角,在贫困农村宣传同居式养老,这种搭伴养老模式,不仅会对促进农村脱贫步伐,还会对人口老龄化产生积极影响。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会得出宝贵的经验,为农村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贡献力量。

  (四)创新管理工作机制

 不同的地区的农村,都有其贫困的不同原因,也都有其脱贫的不同诉求。政府部门应当了解实际,以社会工作者作为切入点,发展基层党员在精准扶贫中的先锋作用,在民主原则上完善脱贫工作、监督制约机制,让政府官员真正做到为民谋利,钱尽其用。真正做到评估帮扶,滴水精灌做到农村贫困人口与政府干部真正相互理解。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实行激励政策,评选出优秀脱贫家庭”“优秀脱贫助理官员等,将扶贫济困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形成优秀个案,推举到第十届中华慈善奖参加评选表彰工作,为以后的扶贫提供参考。

总而言之,国家的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是一个国家内资源发展的协调互助,那么对于精准扶贫同样也可以进行这样的调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不仅是物质方面的帮扶,更重要的是扶与扶。精准扶贫需要政府,社会工作者等各方的努力,在各方努力的同时也要抓效率,让中国贫困人口越来越少,实现共同富裕,并逐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二期。

     3.《社会工作概论》,北京教育出版社。

     4.《生活与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5.《生态学报》,2016年第36期。

     6.《中国社会工作》杂志,2018427日。

 

 

 

页面顶部】 【返回列表】 【加入收藏】 【关闭

Copyright © 2017 Weifang Social 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支持单位:潍坊新闻网
潍坊社会工作协会 版权所有 鲁ICP备13007345号-1